English

大山深处呼唤电脑网络

1999-05-12 来源:光明日报 云南省教委副主任 马有良 我有话说

电脑除了主要用于文字处理、玩游戏之外,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,可以也应该达到更广泛更有价值的应用。值世博会期间,本报记者来到云南,就电脑和网络的应用与边疆、民族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,采访了云南省教委主管民族教育的马有良副主任。

房子倒是盖好了,就是还没有一台电脑

问:在北京和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,很多中小学建起了电脑教室,开设电脑课程,一些学校还上了网;在云南的中小学里电脑教学及电脑配备的情况怎么样?

答:现在比较差。仅有少数县城里的学校有电脑,开设电脑教学课程。广大农村学校连电脑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,上网更是想都不敢想。据1996年统计,云南127个县市有73个国家级贫困县,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12%,6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0%。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,制约了教育的发展,特别是在民族贫困地区,直接影响到入学率。云南贫困人口的大多数分布在506个扶贫攻坚乡,其中少数民族占47.7%;现有初级中学457所,在校初中生17.6万人,初中入学率仅有35%。校舍、教学仪器、电教设备、图书、师资严重缺乏。尽管如此,云南人民坚持“宁可苦了大人,也不能苦了孩子;勒紧裤腰带也要办教育!”

问:云南教育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?

答:拥有电脑和网络是实现远程教育的基础,先要有电脑和网络,然后才能有现代远程教育。没有电脑,老师不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,这就影响了边远、贫困地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。临沧地区永德小学房子建起来了,可是全校没有一台电脑。德宏州的盈江县小学地处边疆民族地区,希望能建电脑教室,在县里起到示范作用。我在这里通过光明日报《电脑网络世界》周刊呼吁:希望社会各界能为边疆、贫困地区的民族同胞奉献一份爱心,捐助电脑和网络资源,哪怕是一些还可以使的旧电脑。建一些电脑教室,让电脑发挥出应有的价值,让民族同胞通过这些电脑和网络,早日踏上信息高速路。

问: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云南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契机?

答:在即将来临的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,电脑和网络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边疆、民族、贫困地区的素质教育、终身教育、职业教育、脱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,也为贫困地区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教育水平提供了可能。

对于大山深处,电脑、哪怕是旧电脑,它的价值将被发挥到极致

问: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云南发展教育有哪些直接的影响?

答:影响很多,举例来说:

解决师资问题:在506个扶贫攻坚乡中,按初中编制应有教师11960人,但实际上有10961人(含民办代课教师441人),缺编999人(10%),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7%;按编制应有小学教师61073人,实有小学教师52953人,缺编8120人(13.3%),在现有小学教师中,民办、代课教师10601人,占小学教师总数的20%,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63%。实现远程教育可以与发达地区师资共享,很好地解决师资缺乏的矛盾。

教学设备问题:在506个扶贫攻坚乡中,教学仪器达标286校,占初中校数的62.58%;电教设备达标74校,占初中校数的16.19%;小学教学仪器达标223校,占小学总校数的1.62%;电教设备达标437校,占小学总校数的3.18%。如能上网,在“虚拟实验室”中学习和交流,将极大提高学生“动手”能力和素质教育。

图书资源问题:在506个扶贫攻坚乡中,初中图书藏书量536465册,生均拥有图书3册。小学图书藏书2447773册,生均拥有图书2.07册。如能上网,数字图书馆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不可胜数的图书。

总之,电脑网络世界改变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,借助网络,边远贫困地区可以尽快进入知识经济社会。

彩云之南的大山高峻伟岸,挡得住西伯利亚的寒流,却挡不住信息技术的渗透。梅里雪峰的皑皑白雪,遮得住任何绿色生命,却封不住各族儿女对知识经济的向往

问:云南省对于利用电脑网络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有何打算?

答:以现有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、卫星电视教育网和中国国际互联网为基础,充分利用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资源,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地区性专业平台。利用和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技术优势,建成第二代互联网(INTERNET2)的联网环境,引进、开发、研制高质量的教学软件,形成多规格、多层次、多形式、多功能的开放式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。

小资料

●全国现有网上大学4所。即清华大学、北京邮电大学、浙江大学、湖南大学。

●北京面向中学生的网上学校现有6所。以成立时间为序,即101、桃李天下、国联、五中、四中、联想。

●全国约有500所高等学校已上网。至2000年,全国将有1000余所高校、1000余所中学上网。

●全世界开展电脑网络远程教育的国家目前有100余个。

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软件分会

(中国教育软件联盟)供稿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